聯系熱線
一、氨存在的主要危險、有害因素分析 1.火災、爆炸危險性 氨的火災危險性為乙類。如果發生液氨泄漏,遇明火有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危險性。 裝置配套的各類電氣設備,配電柜、電氣開關、電纜橋架可能因接地或接零及屏護措施不完善,耐壓強度低、耐腐蝕性差等原因造成漏電、短路而導致電氣事故。 由于氨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,任何電氣方面的事故都可能會引起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。 2. 中毒、窒息
液氨常被用作制冷劑
遇明可發生爆炸
對泄漏點周圍的影響范圍大
液氨具有較大毒害性,氨若泄漏,遇作業場所通風不良、防護措施不當,存在中毒的危險,濃度過高時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致人窒息死亡。
3. 觸電 配電間、各種以電力為能源的動力、照明等電器設備,電纜因故障、誤操作、過負荷、老化失修、雷擊等原因,不僅本身有可能發生火災爆炸等危險,而且可能直接造成人身觸電傷害和設備財產損失。 4. 噪聲、振動
氮制冷系統運轉時,壓縮機以及各類風機、泵和電動機,調節閥和管道等會產生嚴重的噪聲與振動危害,長時間處于期間可造成聽力下降,并可能引發慢性神經性疾病。操作間與壓縮機間有效隔離、進入壓縮機間佩戴耳塞是保證噪聲傷害的有效手段。 5. 低溫凍傷 在氨制冷過程中,液化的氨溫度可達-33C,液氨由容器或管道連接處發生泄漏,噴濺到人體或不慎接觸到皮膚,會造成皮膚低溫凍傷。 6. 機械傷害 氨制冷系統中存在電動機、泵、壓縮機、風機等機械設備。在泵與電動機的連軸器、設備傳動裝置、設備的旋轉部位等處存在著機械傷害的危險。 一旦防護裝置失效、設備故障、人員操作失誤等,人體或人體的一部分進人運行的機械部件內或與運動部件接觸,就有可能受到機械傷害。 7. 腐蝕
液氨(氨氣)泄漏、揮發,遇水分形成堿性腐蝕物質,沖洗廢水流入低洼處可造成基礎腐蝕;含氨濕空氣可對環境內設備、管道造成腐蝕侵害,引發使用壽命降低或造成其他破壞。 此外,由于地震、雷電、暴雨、高氣溫及嚴寒等不良自然條件,如強烈的地震和雷電侵襲可能造成建(構)筑物和高大設備、液氨儲罐、液氨及氨氣輸送管道等破壞,致使液氨等危險化學品大量泄漏,進而引發中毒和窒息、化學灼傷、火災、爆炸事故等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。 二、涉氨的一般安全措施 1. 操作安全 嚴禁利用氨氣管道做電焊接地線。嚴禁用鐵器敲擊管道與閥體,以免引起火花。 在含氨氣環境中作業應采用以下防護措施:根據不同作業環境配備相應的氨氣檢測儀及防護裝置,并落實人員管理,使氨氣檢測儀及防護裝置處于備用狀態;作業環境應設立風向標;供氣裝置的空氣壓縮機應置于上風側;進行檢修和搶修作業時,應攜帶氨氣檢測儀和正壓式空氣呼吸器。 充裝時,使用萬向節管道充裝系統,嚴防超裝。 2. 儲存安全 儲存于陰涼、通風的專用庫房。遠離火種、熱源。庫房溫度不宜超過30°C。 與氧化劑、酸類、鹵素、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,切忌混儲。儲罐遠離火種、熱源。采用防爆型照明、通風設施。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。儲存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。 液氨氣瓶應放置在距工作場地至少 5m 以外的地方,并且通風良好。注意防雷、防靜電,廠(車間)內的氨氣儲罐應按《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》(GB50057——2010)的規定設置防雷、防靜電設施。 3. 運輸安全 運輸車輛應有危險貨物運輸標志,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。未經公安機關批準,運輸車輛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的區域。 槽車運輸時要用專用槽車。槽車安裝的阻火器(火星熄滅器)必須完好。槽車和運輸卡車要有導靜電拖線;槽車上要備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滅火器和防爆工具;防止陽光直射。 車輛運輸鋼瓶時,瓶口一律朝向車輛行駛方向的右方,堆放 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,并用三角木墊卡牢,防止滾動。不準同車混裝有抵觸性質的物品和讓無關人員搭車。運輸途中遠離火種,不準在有明火地點或人多地段停車,停車時要有人看管。發生泄漏或 火災時要把車開到安全地方進行 滅火或堵漏。 輸送氨的管道不應靠近熱源敷設;管道采用地上敷設時,應 在人員活動較多和易遭車輛、外來物撞擊的地段,采取保護措施并設 置明顯的警示標志;氨管道架空敷設時,管道應敷設在非燃燒體的支 架或棧橋上。在已敷設的氨管道下面,不得修建與氨管道無關的建筑 物和堆放易燃物品;氨管道外壁顏色、標志應執行《工業管道的基本 識別色、識別符號和安全標識》(GB7231——2016)的規定。 4. 應急處置原則 吸入: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,保持呼吸道通暢。如呼 吸困難,給氧;如呼吸停止,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就醫。 皮膚接觸: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,應用2%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徹底沖洗并就醫。 眼睛接觸:立即提起眼瞼,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并就醫。 滅火方法: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,在上風向滅火。切斷氣源。若不能切斷氣源,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。噴水冷卻容器,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。滅火劑:霧狀水、抗溶性泡沫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。 泄漏應急處置:消除所有點火源。根據氣體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, 無關人員從側風、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穿內置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的全封閉防化服。如果是液化氣體泄漏,還應注意防凍傷。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。盡可能切斷泄漏源。防止氣體通過下水道、通風系統和密閉性空間擴散。若可能翻轉容器,則使之逸出氣體而非液體。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液體泄漏物。用醋酸或其他稀酸中和。也可以噴霧狀水稀釋、溶解,同時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。如有可能,將殘余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。如果鋼瓶發生泄漏,無法封堵時可浸入水中。儲罐區最好設水或稀酸噴灑設施。隔離泄漏區直至氣體散盡。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,修復、檢驗后再用。 隔離與疏散距離:小量泄漏,初始隔離30米, 下風向疏散白天100米 、夜晚200米;大最泄漏,初始隔離150米, 下風向疏散白天800米, 夜晚2300米 。 三、做好涉氨作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 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,嚴格遵守操作規程,熟練掌握操作技能,具備應急處置知識。 嚴加密閉,防止泄漏,工作場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,遠離火種、熱源,工作場所嚴禁吸煙。 生產、使用氨氣的車間及貯氨場所應設置氨氣泄漏檢測報警儀,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,應至少配備兩套正壓式空氣呼吸器、長管式防毒面具、重型防護服等防護器具。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,穿防靜電工作服,戴橡膠手套。工作場所濃度超標時,操作人員應該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。可能接觸液體時,應防止凍傷。 儲罐等壓力容器和設備應設置安全閥、壓力表、液位計、溫度計,并應裝有帶壓力、液位、溫度遠傳記錄和報警功能的安全裝置,設置整流裝置與壓力機、動力電源、管線壓力、通風設施或相應的吸收裝置的聯鎖裝置。重點儲罐,需設置緊急切斷裝置。 避免與氧化劑、酸類、鹵素接觸。 生產、儲存區域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。在傳送過程中,鋼瓶 和容器必須接地和跨接,防止產生靜電。搬運時輕裝輕卸,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。禁止使用電磁起重機和用鏈繩捆扎,或將瓶閥作為吊運著力點。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。